(網經社訊)12月22日,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組織召開規范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美團、拼多多、滴滴等6家互聯網平臺企業參加。會議要求依法加強社區團購價格行為和反不正當競爭監管,規范社區團購市場秩序,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確保民生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會議強調,互聯網平臺企業要嚴格規范社區團購經營行為,嚴格遵守“九個不得”。
規范社區團購,監管部門在行動。前段時間,江蘇省南京市市場監管局發布《電商“菜品社區團購”合規經營告知書》,在全省范圍內率先規范社區團購市場,要求平臺經營者不得以不正當競爭方式獲取交易機會或競爭優勢,不得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實施低價傾銷,排擠競爭對手獨占市場,擾亂正常經營秩序,損害國家利益或其他經營者的合法利益。該告知行動回應了輿論關切,為社區團購敲響警鐘,被解讀為監管力量介入干預社區團購的積極信號。此次市場監管總局組織六家頭部互聯網平臺企業召開全國層面的規范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劃出社區團購經營的紅線,吹響了統一規范社區團購的監管號角。
國家和地方層面市場監管部門上下聯動,啟動治理,有助于完善社區團購的監管規則,引導或倒逼互聯網企業增強自律意識、規則意識,規范經營行為,有助于維護社區團購市場的健康發展,也有助于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然而,規范社區團購不能止于行政告知、行政指導、行政約談,不能止于勸誡、警示,不能止于發布禁令,必須有硬核監管措施做后盾、做保障。市場監管部門應該給社區團購的紅線接上監管“高壓電”,在今后再發現低價傾銷、掠奪性定價、限制競爭、虛假宣傳、商業詆毀等觸碰“九個不得”紅線的違法違規行為,即依法動動真格,嚴肅追究企業的法律責任,讓企業為任性行為付出代價。這樣,相關的告知、指導、約談動作或禁令才能產生法治威力,才能得到企業的敬畏。如果“紅線”不通電或電壓不足,硬核監管措施不到位,很多監管聲音的效果會有限,甚至會被一些企業當成耳旁風。
實際上,無論是市場監管部門明確的“九個不得”,還是提出的其它禁止性要求,均不是純行政性要求,而是法律層面的剛性要求。《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價格法》《廣告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電子商務法》等法律對低價傾銷、價格串通、虛假宣傳、排除限制競爭、分割市場、搭售、商業混淆等行為作出了明確的禁止性規定,列明了罰則和監管責任主體。可以說,市場監管部門針對社區團購提出的“九個不得”以及其它監管要求,在法律法規中都有明確的依據和效力來源,也都有對應的法律責任。市場監管等部門問責觸碰社區團購“紅線”的企業,既是一種法定的監管職責,也是一種法定的監管義務。
所謂“先禮后兵”,在指出社區團購的易發問題、劃出社區團購的“紅線”、發出監管警示聲音后,監管部門針對不聽話的觸線企業就得毫不手軟地打出追責之拳,該罰款的罰款,該責令退出的責令退出,該曝光的曝光,該拉入黑名單的拉入黑名單。只有依法問責到位,監管才能到位,“九個不得”等警示性要求才能取得更好的落實效果。